语录网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实用3篇

瑞阳泽2022-11-13

今天瑞阳泽要和大家分享的: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曾国藩家书实用3篇,欢迎阅读~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实用3篇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第1篇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家书 第2篇

曾国藩在作品中也坦诚记录了自身的不足,以及与自身不足反复斗争的坎坷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千古第一完人”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经历自我斗争时的意志不坚定、挣扎、挫败等。这使得研读他的作品,就好比去探索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自我完善变成伟人的过程,能带给每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成长的读者一些正面激励。

做事当不苟不懈

本书的文体

父母非常孝顺和尊敬。虽然自己做官,但家中大小事自己都关心,遇事也主动请长辈指点,不敢有不敬之处。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自满自足,不能有所成。

曾国藩是如何对待家人朋友?

成就大业的基石。

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过什么样的遭遇?

俭、孝

澄弟、沅弟的误解,然一颗为兄者的热切殷重之心,无时不溢于纸间。弟有成则贺,弟有隙则谋;容弟误解己之为,但不容己纵容弟之错。曾国藩在诸兄弟之间始终是一位如严父一般的“好大哥”。

父母的离开,弟兄的成长与离开。

家中大小诸事,皆大人躬亲之,未免过于劳苦。勤俭本持家之道,而人所处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

亲近良友愈久,获益愈多。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失去,始终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身体状况也并不理想。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幸运的是,去年我读了一些书,所谓福祸相依,也是这个意思吧。

保存的要求,才使书信得以流传至今,供后世大众阅读、学习。精神、文化因其抽象性,在传承过程中可能相对更容易遗失,因此精准表达、记录、刻意保存或许是降低遗失概率的不二方法。举个例子,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光要言传身教,还要把有价值的理念记录下来,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所有能够被后代接受的信息载体,并嘱咐子女甚至子女的后代妥善保存、传承。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所得。其次,他的“日课”内容绝非东施效颦,是建立在一定逻辑关系之上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是一个真正做到“思”与“学”相长相成的人,这可能也是他能把所学变成实践的基础吧。

帮助孩子平稳过度。其中对家长的言传身教进行了风趣幽默又一语中的的讲评,指出了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习惯的力量、品质的培养、身教胜过说教。

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生活中的所思所得积极主动与朋友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在知识上做到互通有无,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头脑风暴”和“一群人往往比一个人走得更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付诸实践,有极强的行动力。好友修身、做日课、练诗文,他认可这件事情,就立即付出实际行动、积极效仿。这些好的习惯经验,不仅自己践行,还不厌其烦书写、分享给家人,有意识把教育弟妹揽为自己职责,主动承担责任。最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恒”了,不懈地、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积极进取。“恒”却并非仅来源于他自身,而要回归到最初提到的朋友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激励。

效仿朋友们的长处,同他们交流学术、为人、为官的观点,既开拓眼界、增长学识,也在朋友们的督促和帮助下不断完善自己。我想,他的所思、所想、所行也是在交流沟通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并赢得了朋友们的认可和赞许,而这也应该是他事业的铺垫吧。也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人脉”、“圈子”效应了。《唐明浩点评曾国藩日记》中就有提及,曾虽然夜不出门,但他规定自己白天要去主动去拜访友人,以去自己“倨傲”的毛病。

家和万事兴。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帮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治学”、“齐家”、“为政”、“处世”、“治军”、“用人”、“师友”、“理财”和“养生”十个部分。按内容排版也有好处,但因为打乱了作品本身的时间顺序,所以在读到部分内容时会因缺失前后时间线而不明所以,加上部分注释稍嫌主观,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版本。至于选篇方面,我对曾的作品没有大量阅读基础,不敢妄评。

专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我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自我挑战。

学习的内容很丰富,不仅包含作者直接书写表达出的观点、道理,也包含了通过作品可以推断出的作者本人的特质。我对后者更感兴趣,所以借此文尝试从已读的篇章里思考、分析曾国藩本人的人物特点。

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沈阳北方图书城购得一本《曾国藩家书》,利用早晚闲暇时将此书通读了一遍,虽领略不深,却也摘录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作为自勉。

退可以守的战略大后方。他这样对家人讲:“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而曾家却成为特例。曾国藩封侯拜相,两个儿子中,曾纪泽成为清末颇有影响的外交家,曾纪鸿有极高的算学天赋,是清末著名数学家,其第三四代也人才辈出,成为一常盛的百年家族。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白衣出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经多年鏖战攻灭太平天国。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曾国藩本人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建设的开拓者。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一生勤学善思、克己修身、身体力行,是通过不断自我完善以达成个人成就的不二典范。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于其他国学作品,通篇都是提炼总结好了的结论性的艰深难解的“道”、“理”,曾国藩流传下来的大量日记、家书,由于不是学术作品,所以不仅有记录、讲述经世道理的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得出道理、甚至践行道理的过程。因此参考、学习价值更高。

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对于我的启发?

修身齐家全在明强二字”;“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曾国藩出将入相被后世誉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在家书中有多篇涉及对家人的关怀备至、对晚辈子侄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从正面勉励督促子侄用功读书、谦逊做人。后代中出现了曾纪泽、曾广钧、曾宝荪、曾宪植这样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教训厚被子地,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家书主旨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实用价值。也对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提供给孩子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养,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谨记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守住疆土更有压力?

勿夜郎自大: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专一的心去为自己描绘出一个灿烂的明天。

寂寞、感性,都成为了我的一种代名词。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去改变,去善待每一天,去好好以“孝”待母亲,以“诚”待家人。我希望如今这个家,能够成为我在未来拼搏上最温馨的港湾。所以,我很感谢《曾国藩家书》,让我能够真正读懂家的含义,也让我能够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做好眼前的工作,努力成为“家”的支柱。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记录自己的一生所得,并流传至今。使世人可以通过钻研作品去学习、效仿。

谦卑,幸福自会来敲门。

学问之道无穷,读书宜立志有恒。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愿意共同进步的陪伴者。

做人要自立自强。

做人须要有恒心,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奢、逸/惰

年龄、阅历、资历,作为阅读背景,或许对笔者当时的所言所书能有更深刻、准确的理解。

曾国藩着实是个伟大的人,不仅做出过足以影响历史的贡献,更难得德行贵重,值得世人钦佩、效仿。

兄弟乃至儿女所写书信的合集。

曾国藩家书 第3篇

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愚人不交,构怨伤心落井下石者不交,好占便宜者,德薄者不交,忘恩负义者不交。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凡人总要忧勤,千般苦楚,均要人肯吃。

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曾国藩家书》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增强自身的道德才干,埋头苦干,在事业中获得成就,用不着妒忌别人打击别人。

凡是说话写东西,讨厌别人俗气,嫌弃别人鄙陋,议论别人缺点,揭发别人隐私都是骄傲的表现

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绝路只可以杀其身,不可以改其性。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关于曾国藩家书实用3篇就介绍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瑞阳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