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

论语名言警句

伊人飘雪2023-02-17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天伊人飘雪要和大家分享的写作素材,名言警句:孔子的论语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孔子的论语名言警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4、君子忧道不忧贫。

5、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论语》

6、朝闻道,夕死可矣。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1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孔子《论语》

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1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8、以诚律己,心正胸坦肠清显理念;用信昭人,业兴财旺事顺见精神。

19、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2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2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9、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3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32、巩固)旧的知识,(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可以做老师了。”

33、取信需十年,失信在一刻。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3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8、虚伪是丑恶向美德的一种进贡。

3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2、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4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4、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45、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论语》

4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4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0、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4、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55、苛政猛于虎《论语》

56、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57、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论语》

58、言必信,行必果。

5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1、德不孤,必有邻。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6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6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6、没有比正直更富的遗产。

6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8、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

6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7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7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7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76、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7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8、朝闻道,夕死可矣。

7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1、推举;直: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安排;枉:不正直不正派的人。鲁哀公问道:“如何做人民才会信服呢?”孔子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位置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信服了;把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人民就不信服了。”

82、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8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8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8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8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8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1、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论语》

92、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93、子不语:怪,力,乱,神。

9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9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8、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孔子《论语》

99、明明白白我的心,诚诚信信我的行。

10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0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0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0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10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7、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

108、"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109、诚在心间,信在人间。

1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114、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5、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

116、你在个人生活或工作当中,可能由于诚实而丢掉某些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次应有的回报算不了什么。

1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1、将诚信存入生命的银行,为你的事业成功兑现珍贵的利息。

12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1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5、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12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27、当仁,不让于师。

12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9、德不孤,必有邻。

1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31、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1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4、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13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36、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子《论语》

1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41、食不语,寝不言。

14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6、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14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4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9、失信就是失败。

15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5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5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55、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1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食不语,寝不言。

15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59、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6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61、诚信是心想事成的朋友,虚伪是事与愿违的伴侣。

16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1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6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68、言必信,行必果。

16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17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7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7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17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4、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论语》

17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76、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日本池田大作

177、忠诚需要完完全全的真实。

178、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17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80、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论语》

18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2、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18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4、未知生,焉知死

18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18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89、诚信经商万万年,欺骗经商一阵烟。

19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1、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192、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19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9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97、过犹不及。

19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9、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00、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虚伪的人,踏破铁鞋无知己。

20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20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2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20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06、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09、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2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21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16、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2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9、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22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22、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22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224、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26、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22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228、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本·富兰克林

22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3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23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23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34、未知生,焉知死

2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37、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23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

2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0、菲劳德说真话是件好事,因为说真话能使心里轻松愉快,也因为说真话是少见的事。

2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2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243、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244、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46、过犹不及。

247、言必信,行必果。

24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5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5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53、信者,人君之大宝也《论语》

25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25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56、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论语》

257、你不真诚,我不真诚,何来真诚?你不守信,我不守信,叫谁守信?

2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60、"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论语》"

26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62、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6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264、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265、朝闻道,夕死可矣。

2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6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6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7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7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7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27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7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8、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27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80、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81、寝不尸,居不容。

282、有教无类。

283、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84、小不忍,则乱大谋。

28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7、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论语》

288、“言”行一致,事业才有“成”;“人”要大写,九鼎换一“言”。

28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9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29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292、一次失信的债务,需一生去偿还。

29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4、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论语》

29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9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298、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9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1、君子周急不继富。

30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03、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30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30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0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7、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论语》

30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0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313、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

3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31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3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19、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2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23、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324、商不在巨,讲诚则兴;店不在大,守信则名。

325、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

3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7、巧言令色,鲜亦仁!

3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30、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33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3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34、“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孔子《论语》

33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36、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33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8、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33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0、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34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44、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4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7、小不忍,则乱大谋。

34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35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5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5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5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5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5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6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61、诚信是人的本钱,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失败者。

362、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63、不知生,焉知死《论语》

364、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裴多菲

36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6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6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6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7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7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论语》

37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74、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37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37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

37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7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80、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论语》

38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38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38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85、巧言令色,鲜亦仁!

386、德不孤,必有邻。

38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8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38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1、小不忍,则乱大谋。

3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9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9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9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39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9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99、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论语》

40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40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40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孔子《论语》

40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0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40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07、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

408、道不同,不相为谋。

409、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4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11、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412、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413、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14、诚信是文明人的良知,温馨而又自然;虚诈是缺德者的枷锁,阴冷而又沉重。

41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16、海纳百川,以诚为先纳天下之才;有容乃大,以信为重领潮流之首。

417、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4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2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2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42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424、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42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426、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2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42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429、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教无类。

43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43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43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3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434、寝不尸,居不容

4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6、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37、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

438、人人诚实千家暖,行行守信万代春。

43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40、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4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44、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445、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教无类。

446、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4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4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44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450、“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451、诚信者,一言九鼎一字千斤;虚伪者,洋洋千言一文不值。

452、君子周急不继富。

45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4、未知生,焉知死?

45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5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45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458、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45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46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46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6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46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6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46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6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6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论语》

46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470、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采

471、说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极大的安慰。

472、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47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7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论语》

47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7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47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7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79、子不语:怪,力,乱,神。

48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8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82、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

48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8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85、一言九鼎重千秋。

486、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487、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孔子《论语》

48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8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9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9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92、言必信,行必果。

49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94、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9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49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97、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98、“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论语》

49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0、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

501、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502、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503、力、乱、神

504、原谅自己的一次失信,就是结交了一个不良之友。

505、既来之,则安之。

506、金字招牌,千年不倒以诚为本;买卖经商,勤劳致富靠信立足。

50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50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0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11、巧言令色,鲜亦仁!

51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5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14、品行、忠诚、信实。

515、子不语:怪,力,乱,神。

关于孔子的论语名言警句就介绍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伊人飘雪。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